10萬元的3D頭?,F場測試3D刷臉支付,結果失敗


此前據報道,《財富》雜志消息,美國人工智能公司Kneron使用高質量的3D面具在世界各地成功騙過了人臉識別系統。在亞洲,Kneron團隊在人臉識別技術廣泛應用的商店內使用特質的3D面具,騙過了支付寶(AliPay)與微信支付系統來進行購買。

據看看新聞報道,對此,支付寶團隊回應,此前試圖聯系這家企業獲取詳細信息,但是對方將該新聞及視頻下架,沒有提供更多信息。

微信方面稱,目前已采用了多項技術,可以有效抵御視頻、紙片、面具等攻擊。

支付寶和微信均表示,如果出現刷臉支付導致盜刷可申請全額賠付。

針對近期受關注的3D頭套突破人臉識別的問題,深圳電視臺做了價值10萬元的3D頭套進行了現場測試,結果發現,2D門鎖、手機2D攝像頭被輕松突破,但在試圖突破3D的刷臉支付時失敗了。

深圳電視臺聯系了生物識別技術工程師來做這個實驗,該3D打印頭模由硅膠制成,形象非常逼真,造價約10萬人民幣。工程師先用自己的真身面部信息錄入了門禁系統,據測驗,很容易攻破了2D系統。而手機的2D面部識別也輕松擊破。

不過在刷臉支付環節,通過掃描3D頭模后刷臉支付系統沒有一次性支付,而是發起了二次驗證,輸入手機聯系方式后,系統最終顯示刷臉支付失敗。

那么哪些情況下,3D打印頭??梢越怄i呢?哪些又不可以呢?

在門鎖和手機的基于2D的人臉識別時,在面對高精度的道具時很容易被破解。

而刷臉支付采用的3D人臉識別,可以通過綜合手段避免身份冒用。

國內生物識別技術工程師表示,國外團隊可能做了更加精密且昂貴的設備,比如電子眼、完整模擬人體的整個設備,但該成本很昂貴。第二點,在金融支付的行業,擁有多道防線,冗余的操作,類似于密鑰,以及支付的限額,不用擔心金錢的丟失。

轉載請注明:中國3D智造網 » 10萬元的3D頭?,F場測試3D刷臉支付,結果失敗

喜歡 ()or分享
留言與評論(共有 0 條評論)
   
驗證碼: